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出炉
人们常说“北上广”,广东的医疗水平也恰恰排在全国的第三位。作为“老三”,广东前有二强,后有“追兵”,这该怎么办?6月6日,南方+记者现有的一家获悉,广东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分两批推出20家左右重点建设医院。首批推出9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前列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前列医院、广东省中医院5家医院,作为“登峰单位”。此外,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前列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被选为“登峰培育单位”。
南方+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年内,省财政共安排60亿元左右支持重点建设医院,每年安排20亿元,每家医院投入约3亿元。此次建设资金将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至项目医院,由重点建设医院自主预算管理及使用,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原则上不得用于基建。
广东为什么要启动“登峰计划”?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告诉南方+记者,目前我省存在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国纵向排名优势不明显,在省内横向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2016年复旦大学医学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医院排行榜”显示,我省有9家医院进入前100名,虽然位列全国前三,但与北京、上海差距较大。同时,我省在大平台、大项目、大专家、大团队等高水平要素上存在明显短板。以医疗卫生系统的两院院士数量为例,广东现有5名,全国排名第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广东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其他地区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医院实力不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总体而言,我省高水平医院发展与全国经济总量大省、改革开放先行地、排头兵地位仍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仍不相适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启动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登峰计划”。
“登峰计划”包括哪些单位?
登峰计划将分两批推出20家左右重点建设医院,首批推出9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前列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前列医院、广东省中医院5家医院,作为“登峰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前列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登峰培育单位”。
2018年下半年遴选10家左右医院作为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主要包括有较强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粤北地区一家医院。
段宇飞表示,遴选医院范围是与全国医院排名前50名的医院相比,应已具备较好的实力基础,原则上目前排名处于国内医院前150名,并有望通过重点建设,实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升,跻身国内优等。
重点建设医院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重点建设医院将在五大方面发力,分别是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优等医学学科、率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支持重症、心血管、眼科、肺部疾病、肿瘤、消化、传染病等疑难病综合诊治体系建设;加强临床药学建设,争创2-3个国内高等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支持创建地方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实验室,靶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大力度引进培养院士、国医专家;加大高层次人才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传帮带力度,建设高水平医院与高水平大学结合起来,整合医疗、教学和科研资源,并向重点学科倾斜,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分值付费,探索开展DRG收付费改革试点。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40%以上。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