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齿科宝宝地包天家长怎么办地包天牙齿矫正40岁
地包天”(北方常称为“兜齿”),学名“反合”。其最常见的表现为,下牙包(“地”)在上牙(“天”)外侧,脸型上则表现为“月亮脸”或“鞋拔脸”。
“地包天”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一般来说地包天的形成因素,不外乎三点:遗传因素、先天性疾病、后天环境因素。下面我们来一一解析这三种因素。
儿童口腔健康
遗传
研究发现,错合畸形的牙、颌、面的特征中约有40%与遗传因素相关,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如果父母、祖父母或近亲中有“地包天”的情况,孩子出现“地包天”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如果父母一方有地包天的家长,更应该对孩子的牙齿多加关注。
先天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的疾病如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巨舌症等,都有可能导致地包天,大部分先天唇腭裂的孩子随着生长发育会出现地包天。
后天环境因素
1、全身性疾病,如垂体功能亢进、佝偻病等。
2、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为了保持气道通畅,舌头常向前伸,从而带动下巴前伸引起反颌。
3、不良的口腔习惯。孩子有吮唇、咬拇指、吐舌、偏侧咀嚼和用手、肘枕在一侧脸下等习惯时,可能导致下颌前突。
4、不良的喂养方式。有的家长会让婴幼儿仰卧并自己手持奶瓶喝奶,奶瓶长期压迫上颌骨限制了其发育,也会引起前牙反颌。
5、还有一些孩子爱扮怪脸前伸下巴,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地下颌前伸,对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牙齿矫正类型
如果孩子出现“地包天,”家长该怎么办?
反合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反合的3个治疗时机:
乳牙期(4~5岁阶段)
出生后6个月至2岁半为乳牙萌出期,当患儿在乳牙期即出现“地包天”,家长可随访观察至患儿4岁后进行干预。
此时,乳牙发育完全,恒牙还未替换,患儿配合度较好,是矫正反合的第一个时机。
治疗手段包括:咬撬法、活动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等,疗程在3个月左右。该阶段治疗对于存在牙性反合而骨性反合不明显的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
青春期(9~11岁阶段)
该阶段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第二性征开始显现,青少年发育进入快车道,是治疗“地包天”的第二个时机——矫形治疗。
希望借助自身生长潜能,达到有效促进“地包天”患儿上颌骨发育的目的,疗程在一年半左右,对于轻度骨性反合的患儿具有良好疗效。
然而,仍有一部分宝宝“地包天”症状随其生长发育再次复发,复发率接近30%。
成年后(18周岁以后)
牙齿矫正类型
对于骨性反合的患者,即存在明显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的“月亮脸”们,可待18周岁后接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此时孩子的生长发育基本稳定,可彻底解决牙、颌、面“地包天”的问题。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疗程通常在2年半到3年左右。
有口腔问题可以关注-名医访 ,留言或是私信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