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成都就是有领馆第三城的实力不服来辩成都米兰做鼻子怎么样
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
市委全会第五场发布会今日进行,成都市商务委、市交委、市外事侨务办、市物流办出席,介绍成都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相关举措、成都建设中西部门户机场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国家区域性高速公路枢纽的具体部署等情况。
听到领馆第三城,有的小伙伴就开始摸鼻子了。
我们大成都凭什么呢?在成都的领馆有多少个?
且看———
一、外交关系
市外事侨务办说:
①成为内陆地区“领馆第三城”
“十二五”期间
6个国家获批在蓉设立总领事馆
总数达15个,居中西部第一、内地第三
成为全国内陆地区“领馆第三城”
(2013年,澳大利亚 2014年,新西兰、以色列 2015年,捷克、波兰、印度)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捷克、波兰总领事馆已相继开馆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总领事馆向市民开办签证业务
新西兰、以色列、捷克、波兰总领事馆正式馆舍正处于建设中
印度总领馆正开展选址工作
②国际友好城市达29个
2015年成都国际友好城市增加了7个,包括泰国清迈、波兰罗兹等;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加了8个,包括美国旧金、意大利米兰、俄罗斯索契等。目前成都的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9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39个。
③11家联合国机构或国际性组织在蓉落户
目前,成都已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等9家国际机构。
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成都观测点、世界城市和区域电子政府协议组织亚洲地区联络处等联合国机构或国际性组织11家,中国德国商会华南-大西南区分会、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成都办事处等外国商会及商贸机构39家,法国蒙彼利埃市成都代表处、波兰罗兹省及罗兹市驻成都经贸办事处等外国地方(省、市)机构7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医生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常年在蓉开展项目和活动。
二、经济合作
市商务委说:
成都中法生态园将建工业4.0学习工厂、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拟率先引进德国AHK认证体系……
①全力推进中法(成都)生态园建设。
成都中法生态园发展定位是:
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开放协作的国际之城、兼容并蓄的文化之城。
远期愿景是:
推广和应用法国等欧盟国家先进生态技术、理念的交流合作示范区;
开放型、国际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吸收、消化、集成和再吸收利用的科技创新先导区;
推行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生态文明引领区。
②全力推进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建设。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于2014年2月启动,主要布局在蒲江县寿安新城内,是西部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区,是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产业园区。
项目重点引进和利用德国产业技术、专业人才、管理经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制造、五金制品等产业,打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
三、对外物流
市物流办说:
实施“蓉欧+”互联互通战略,依托国家开放口岸、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商品指定口岸等开放型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型国际铁路物流枢纽,构建东至日韩台、西至中亚欧洲、南至东盟的国际铁路物流网络,构筑国际物流、国际产业、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经济高地,着力打造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平台和联通欧洲泛亚的桥头堡。
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将成都铁路港建成集装箱吞吐量最大、通道竞争实力最强、临港配套功能最优的国内最大的国际铁路港。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快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构建“一心三向多通道”的出川出境铁路货运班列网络,重点开好“蓉欧快铁”,稳定开行中亚班列,抢先开通“泛亚班列”,形成内畅外通、区域辐射、联动欧亚的铁路大通道,实现经由霍尔果斯、满洲里、凭祥、河口等边境口岸的多口岸出境,缩短成都向西向南开放时空距离。
其次,深入推进“蓉欧+”战略。运用互联互通模式,全面开通成都至深圳、宁波、厦门、昆明、武汉、凭祥等国内10个以上城市的铁路快运班列,实现“蓉欧快铁”揽货范围覆盖日韩、港澳台和东盟各国;延伸“蓉欧快铁”欧洲端辐射范围,建设德国纽伦堡等10处以上欧洲分拨中心,最终形成面向省内、国内、国际“三个市场”的“一线两核多点”网络揽货、多点合作格局。
再次,创新铁路港运营服务模式。启动建设“单一窗口”的国际铁路港口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大通关服务,实现“串联+并联”便利化服务的叠加效应。加快建设铁路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及海关监管信息的无缝对接。政府连续三年购买铁路口岸操作服务,减免社会企业在铁路口岸的全部操作费用,实现企业口岸服务“零收费”。加快建设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城市,推动建设多式联运运营组织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一单制”全程无缝运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