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胸抽脂水光针安全吗法律风险点解读之医美行业抽脂隆胸有风险吗女性
医美行业背景
导读
现状:
市场发展迅速、消费需求旺盛,市场空间较大、同时法律制度相对滞后、行业规范不足、纠纷高发、医美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普遍较高。建议医美机构开展业务时聘请法律专业团队预防风险。
常见问题:
虚假宣传、医美器械使用管理问题不规范、肖像侵权、隐私权、消费合同纠纷、医师资质问题等、风险告知责任、药品管理与滥用、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等侵权问题突出。
管理趋势
:正在加强监管并会长期从严管理,主要从机构合规、从业资质、营业行为和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通过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多方面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秩序。
主要适用法律法规
:《民法典》、《消费权益保护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刑法》等。
法律责任与风险分析
01
民事责任与风险方面
高发案由:
医疗损害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等。
医美机构容易承担责任的理由主要有:
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医疗美容操作不当;医疗机构欺诈、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医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无相应资质;术前准备不充分;不合理收费;医疗产品缺陷;超剂量用药或错误用药;医疗机构超范围经营以及未取得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等。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诊疗情况(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具有充分说明义务以及以之为前提的知情同意主体对医疗行为的决定权,有义务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并且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
只要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能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
(1)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2)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注销病历资料;(3)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前述病历资料包括住院日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历资料、护理记录等。
同时,未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还易引发医美机构经营风险中的信息泄露及隐私权纠纷。如果系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亦有权依据第1223条的规定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医疗美容是否属于日常生活需要的消费虽有不同意见,但此类纠纷在实践中常被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范围并适用相关规定。
当医美机构存在如下行为时,一般会被认定为欺诈,适用《消费权益保护法》中的退一赔三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实施了超出其经营范围的手术、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或不合格标准的医疗器械、药品、医务及相关技术人员不具备手术或相关资质等。
可能要承担的民事责任风险一般为:
返还医疗费用;赔偿损失、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律师费、精神抚慰金、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给付后续治疗费;支付惩罚性赔偿;赔礼道歉;继续履行等。
02
行政责任与风险方面
与生活美容不同,医疗美容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中,从事医疗美容的机构必须申请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获批相应的诊疗科目;根据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美容行为具有创伤性(损伤性)及侵入性的基本特征,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经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且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鉴于医疗美容本身就包含了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重要行业,政府部门尤其注重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当前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主体多元,主要涉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另外网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海关部门、药品监管部门等多家机关及行政单位联合执法,综合管理。
近几年医美行业已然成为行政处罚的重灾区,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医美机构常见的典型违规情形主要集中在:
1. 非法开展医美活动:
医疗美容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聘用非医师开展医疗美容活动;卫生不达标;乱收费等。
2. 虚假宣传、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广告宣传的内容、销售状况、曾获荣誉及相关资质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医美机构无相关医疗美容项目行医资质却宣称在业内具有领先水平、虚构知名医师亲自手术或虚构知名人士医美体验);对诊疗的安全性及功效性做保证性承诺(例如规避风险告知、夸大医疗美容效果);使用患者形象进行诊疗效果对比;发布医疗广告未经审批(例如未按照卫健部门核准的内容发布、对医疗用毒性药品进行广告宣传)等。
3. 病历材料不规范:
缺少电子病历;病历记录不详、病历不是实时书写、修改不规范;漏签名、代签名;病历内容前后矛盾;病历保管时间过短或保管不善;纠纷发生后无法提供病历原件;隐匿、伪造或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材料等。建议用专业医美病历。
4. 非法使用药品及医疗器械:
使用未经注册的药品、假劣药品、过期和失效药品以及违禁药品、滥用药物等;使用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医疗器械;未经许可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等。
5. 医美从业者违法违规行为:
不具备资质却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操作不规范或技术水平低;涉嫌商业贿赂例如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等。
医美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到人追究制度,针对医美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警告;责令立即或限期改正;责令暂停、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以及对医美机构法定代表人处以终身禁止从事医美经营活动等行政处分。
03
刑事责任风险方面
高发罪名:
非法行医罪(刑罚分别为3年以下、3-10年、10年以上)、过失致人重伤罪(刑罚为3-7年)、医疗事故罪(刑罚为3年以下)
我国对从事医疗美容有严格的资质要求,主要是因为医疗美容行为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必须符合一定的医学操作标准,因此对于从事医美行业的医务人员要求也尤为严格。依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11、12条的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有下列条件:(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2)具有不少于法定最低年限要求的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美容外科最低6年,美容牙科最低5年,美容医科和皮肤科最低3年);(3)经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4)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而不具备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有部分医美机构的医师不符合以上要求,甚至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未经许可擅自扩大经营项目和经营规模,在医美服务、广告宣传等方面违规情形突出。严重侵害了美容就医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危害医疗健康行业市场秩序。
总之,对于医美行业而言,要注重对医美机构、医务从业人员、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资质合规、广告营销合规、医疗美容纠纷预防与应对等自身法律风险进行管理和防控;重视医疗美容服务细节,详细了解美容就医消费者的诉求,并在术前进行充分讨论、沟通和风险告知,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资质与行为进行适当监督与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依法开展医美服务。
广州律师唐伏龙(同V)
擅长:民商事诉讼、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本文参考并部分引用了刘茹律师、刘静律师的观点,在此特别感谢两位律师。